半夜正明 天晓不露
分类: 正法眼藏
日期: 2009-12-31 15:28

原文地址: http://blog.sina.com.cn/s/blog_5bd6d8dd0100g63v.html

夜半正明,天晓不露。为物作则,用拔诸苦。虽非有为,不是无语。

般若之性,不属明,不属暗;不属隐,不属显。“半夜正明者”,不因夜昧而隐者也;“天晓不露者”,不待晓明而显者也。浑然自在,不化而化,化而不化,一派圆成。若以为夜暗而隐,天晓而露更欲求之,是头上安头,骑驴觅驴,日中燃烛也。其须臾未离尔躬,起居饮食,劳作游逸,善恶是非,动静出入,无不在焉。其性不君不臣,不即不离而为物作则。则者,总则也,缘起性空之自性也。唯其性空,方得以缘起;唯其缘起,故尔性空。以此之故,万类莫不因其缘起而各正性命,亦因其性空方可得之解脱。以此观之,苦不自苦,因缘而起,苦亦是空。推而衍之,因其非苦非乐,不来不去,卓然于万化之间,虽万劫亦不离异。人若能返观自照,契而悟之,则世间诸苦烟消云散而霓日出焉。世人皆南面望北斗,故见万象飘移,茫无归处。不知北斗中天,恒常不动。处北极而观天字,天宇何动之有;处涅槃观生死,何生死之有;以菩提观烦恼,何烦恼之有。人若能见自性,当下豁然,无限风光自然现前,何等自在。苦乐一如也,何苦乐之有哉!

又般若之性,寂照不二。寂者,似不动也、无为也。然随缘即动,感而遂通,触机而发,性之妙用当然,无须强加卜度分别,直心而往可也。若以寂灭为究竟,机现而不识,动而不应,木石也,断灭见也,非道也。其已入僵灭死水之中,安能窥大道之奥。

上段之“意不在言,来机亦赴”,与此段之“虽非有为,不是无语”,虽同一义而宾主有别。前者为己说,后者为人说;前者为自性之豁然,后者为验人之尺度;前者如春日之暖;后者有棒喝之威;若无前番之滋味,焉知后者之舌头。

前面曾举“如镜铸像”公案,怀让禅师云:“虽不鉴照,瞒他一点不得”,点明万类各具自性自相,非分别卜度而可妄加隐显增减变易;而人自具真心自性,亦非分别卜度而可妄加隐显增减变易。古德云:不须求真,但须息妄。如此,则可见“夜半正明,天晓不露”之自性矣。

石头谓药山云:“言语动用没交涉。”药山云:非言语动用亦无交涉。”有僧问投子(大同禅师)“大藏教里还有奇特事也无?”投子曰:“演出大藏教”。“虽非有为,不是无语”,禅宗特贵见地,故道可道,非常道;道不可道,亦非常道。心性不活,灵性自昧,虽有功行。其于大道亦无多补。禅宗“转语”之说,即在于此矣。前面所引“云居送挎”和“问杀首座”之公案,即为此之注角。

法魂禅髓,多寓多案中,岂可忽之!

评论:

  • 莲池月影:说禅宗特贵见地,确实如此。然此话很容易让外人揣测禅门不重实修。其实,真见地确实真行持的结果,只是得无所得。见地不到,行持以何而到?当然,行无所行,呵呵~[2009-12-31 17:40:59]
  • 莲池月影:[2009-12-31 17:43:27]
  • 莲池月影:本文很精彩[2009-12-31 17:44:55]
  • 新浪网友:这是摘自冯学成老师的《宝镜三昧笔参》,为何不注明出处?[2010-01-02 12:04:22]
  • 法无:就不告诉你[2010-01-02 12:51:33]
  • 看魏也:

    欣赏这样的文章,收获很多。谢谢! 祝博友开心快乐!欢迎去我的博客踩踩,交个朋友!

    加油!快乐工作、生活每一天!加油! 

    真没有想到你会分析的如此透彻、精辟,[2010-01-03 08:09:55]